当前位置: 首页 >> 激战江湖 >> 激战江湖

吕立言: 围棋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研究
来源:齐鲁弈友   日期:2020-09-23 
杭州棋文化2020-09-22


摘要:采用心理测量法并结合访谈,对北京和杭州的42名围棋运动员和3名业余运动员进行回顾性测试,通过《CASI-2》问卷测量其赛前焦虑水平,并运用SPSS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与常模相比,围棋运动员的认知和躯体焦虑水平普遍偏高,而状态自信心更低;年龄与三个焦虑维度不存在明显相关;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成显著正相关,自信心和躯体状态焦虑成显著负相关;不同段位分组的运动员在躯体焦虑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胜负分组的运动员胜组自信心更高,同时认知和躯体焦虑更低,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反映了差异的趋势。考虑到胜负作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单一维度,并不直接等同于运动表现,再结合访谈与过往研究案例,应认为焦虑与运动表现间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竞赛状态焦虑;围棋运动员


前言


围棋作为一项拥有千年历史的技艺,被古人视为高雅的娱乐活动,后经由文化交流传播到海外。而今,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围棋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其竞技属性也得到强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无论是高水平公开赛,还是新锐赛和团体赛,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优异成绩的取得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最知名的棋手、最多世界冠军记录保持者韩国的李昌镐九段,被围棋界称为“石佛”,形容其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稳如磐石的心理素质。而目前的世界第一人、七次世界冠军中国的柯洁九段,个性十足,以极强的自信心著称。在世界大赛决赛前,面对前世界第一人韩国的李世石九段有五成胜算的外界言论,他的回复是:“若一共有100层,他应该有5层的胜算。”赛后柯洁如其所言战胜李世石。中国目前的新锐领军人物丁浩说,“技术的差距已经很小,最大的差距在于心理,面对柯洁时,他仿佛有一种强大的自信气场,让你产生自我怀疑。”而韩国国家围棋队则于2017年8月24日,聘请原韩国射箭队的心理队医金永敦为韩国国家围棋队心理队医,帮助运动员调节大胜负前的内心压力,也取得了良好效果[1]。


随着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因素对于运动成绩的影响,对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也发出了疑问,而近三十年来对于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中,焦虑主题一直是五大热点之一[2],是影响运动员成绩和生涯的重要变量[3]。但过去的运动心理学研究更多地聚焦于其他项目,对于围棋项目的研究十分稀少,这也使围棋心理学研究充满挑战和潜力,而对于围棋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研究就是笔者的探索和尝试。


本文参考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心理学家马滕斯根据斯皮尔伯格对焦虑的分类,并基于多维焦虑理论设计的《竞赛焦虑问卷》,从状态自信心、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三个维度来测量焦虑水平,并以此来预测运动表现,帮助我们理解和研究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


二、文献综述


(一)焦虑的相关研究


1908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提出的“倒U型假说”解释了唤醒与运动表现的关系,该理论认为运动成绩和唤醒水平呈倒U型关系,当唤醒水平低时,表现较差,随着唤醒水平提高而表现提高,达到中等最佳唤醒是成绩最好,而当唤醒水平过高时,成绩又会下降。针对不同项目,曲线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以体能为主的项目如短跑、拳击,最佳的唤醒水平处于较高位置,而以技能为主的项目如射击、高尔夫,则最佳唤醒水平处于较低位置。


内驱力理论最初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赫尔(Hull,1943)构想出来以解释复杂技能操作的理论,后来得到了斯潘斯(Spence,1966)等人的修正。该理论推测操作成绩(P)是内驱力状态(D)乘以习惯强度(H)的乘积,即P=D×H。该理论认为习惯的反应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而内驱力的增强会让习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加大,两者实际上呈线性关系。“公式P=D×H意味着,在D(内驱力水平)提高时,P(操作成绩)是提高还是下降,要取决于H。如果H为正(习惯是正确的),则P提高;如果H为负(习惯是错误的),则P下降”[4]。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由前苏联心理学家汉宁提出。反驳倒U假说,具有注重个体差异、定量化、生态学效果(实验与实践的一致性)好的特点。


汉宁通过对于运动员比赛现场的测量,认为每一个运动员都有属于自己的最佳功能区,注重个体差异。当焦虑水平处于最佳区间,便会有好的发挥。


法基和哈迪的突变模型,是针对解释认知焦虑、唤醒水平和比赛成绩的关联性而设计出的定量化三维模型,该模型认为在低认知焦虑的状态下,唤醒水平和比赛成绩差异不大。而在高认知焦虑下,随着唤醒水平的提升比赛成绩将逐渐缓慢提升,当到达高点时大幅度下降。模型强调认知焦虑对于比赛成绩的决定性,强调对于认知焦虑和唤醒程度的控制。


1982年美国心理学家马腾斯提出多维焦虑理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该理论认为:当认知焦虑增加时,运动表现水平相对降低,两者呈负相关线性关系。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状态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是倒U型的。状态自信心与运动表现两者呈正相关线性关系。“由于认知焦虑的特征是将自己的注意从对于任务有关的线索转移到与任务无关的线索和社会评价上,因此,当认知焦虑提高时,无论如何操作活动水平都会相应降低,两者呈负相关线性关系。”[5]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注重对于认知焦虑的控制。但也有研究指出,不同的项目和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与风格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更大,因此不同焦虑水平的运动员都可能取得好成绩[6]。
返 回    
 

围棋江湖网 联系方式   Email: news@wqjh.net  
Copyright @ 2013 围棋江湖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30042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