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江湖动态 >> 国内动态

国内: 棋手实名下网棋防作弊暂无最优解 没裁判纯靠自觉
来源:重庆晨报   日期:2020-03-03 

 文章来源:重庆晨报

  抗疫非常时期,几乎所有赛事都被暂缓,但棋盘上却很热闹。

  3月1日,2020华为手机杯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网络热身赛在腾讯野狐围棋开打,今年围甲的16支队伍全部参赛。由融创西南赞助的重庆融创队也出征比赛,目前,队员们已经结束了首场比赛。今天(3月3日)下午,他们将对阵围甲本赛季的升班马上海清一队。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进步,成长在网络时代下的年轻棋手们早已熟悉了网上下棋对战,但如此大规模的正式比赛还是第一次。

  棋手以本名下网棋,事关名誉

  中国围棋协会本次把围甲16支队伍齐聚在网上比赛,规模和影响力很大。

  “这样大面积的比赛还是第一次,围甲队伍都参加,影响力和棋手的积极性也完全不一样。”作为重庆队教练兼队员的古力表示道。

  “围棋和网络的共性,让它们的连接比较紧密,再加上柯洁等棋手都是在网络时代下成长的,很适应这种比赛方式。”古力表示,如今棋手们本来都已大量下网棋进行训练,加上疫情期间不能出门,更是增强了下网棋的训练,因此对于这样的比赛方式完全不陌生,大家都很熟悉。

  但这次比赛也有很大不同——平时,棋手们在各大平台下棋时,都以网名作战,虽然对手和棋迷都知道网名背后的棋手真实身份,“但也有人会质疑你把账号借给别人下。”古力表示道。

  本次比赛,棋手们都以实名出现在对决中。从个人感觉而言,胜负更加事关名誉和荣誉,比赛的代入感、投入度,会更高。

  比赛无裁判,电脑完成一切工作

  线下传统比赛时,每组对决都有裁判坐在两位棋手的桌边,如今赛场来到了网上,裁判的工作,也被科技所替代。

  对于围棋而言,裁判对于比赛的参与度并不像足球、篮球等项目这样高。一般情况下,裁判是在对局中出现如“三劫循环”等疑难局面时,出面进行判断并遵照赛事规则解决问题。裁判对于棋盘上的参与和影响并不多,主要是进行最后的数子以及选手发生争执时要及时解决。

  这些工作,在网络上几乎都能被电脑代替。“所以比赛是没有裁判的。”古力介绍道。

  熟悉的下棋方式,不同的比赛方式,选手们的感受如何?

  选手们都在各自家中进行比赛,与平时面对面的正赛时,大家要身着正装一直对坐不同,在网上比赛,选手们穿着舒适随意,甚至有穿着居家服和睡衣比赛,尽可能让自己处在一个好的状态中。

  “对于个性不同的选手而言,网上下棋和平时下棋的状态会有不同。”古力介绍,对于个性比较内敛的选手而言,线下比赛时面对记者的拍照会有紧张,因此网上下棋更有助于状态发挥。而对于个性沉稳的选手,发挥比较稳定,网上和线下比赛起伏较小。

  对于气场比较强的选手,面对面下棋威力更大。古力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像柯洁这种气场比较强的棋手,面对面下棋时更强,会带给对手很大的压力。”

  如何避免作弊?目前暂无最优解

  一位将手机插在上衣口袋的选手疑似利用AI软件作弊

  人工智能(AI)早已被大量运用于围棋训练,本次比赛也专门规定“严禁使用AI”,但据了解,多种原因让防止作弊暂无最优解。

  利用科技作弊在围棋赛场上已经出现。2018年,浙江的一场全国业余围棋比赛中,一位选手将手机插在上衣口袋,摄像头对准棋盘的细节,被怀疑利用AI软件作弊;2019年,韩国的段位赛上,也有友选手被举报作弊。

  “作弊一直存在,解决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古力表示,目前虽然已经有技术可以大致判定其是否作弊,但还不完善。

  现有的方法是,查看棋手棋谱与AI的吻合度,如果吻合度达到70%以上,基本能判定作弊。“经过大量训练,人类的布局可以和AI很像,但从中盘开始,人类就做不到和AI接近了。如果一盘棋出现70%以上的吻合度可以算作巧合,但几盘棋都是这样,那就基本能判定是作弊。”

  即便如此,选手仍有可能换个方式借助AI的帮助。

  “其实也不需要全程看AI,比如关键时刻我看一两眼AI的分析,或者是我只看AI分析的胜率,作为形式判断,不需要全部按照AI的下法。”古力表示,目前在技术上还没有防止作弊的最优解,“就算用摄像头对着棋手拍,也总有死角。”

  因此,目前虽然有一定的防作弊方法,但主要还是靠棋手自觉。据了解,本次赛事的奖金设置额度,就是考虑到了棋手作弊的问题——奖金不能太低,不然无法调动棋手积极性,因为本次比赛只是热身赛,比赛结果不会记入棋手等级分。但奖金也不能太高,因为要减少棋手“犯错”的动力。

  目前,国家队已经明确表示:若在比赛中发现作弊,直接开除出队。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包靖

返 回    
 

围棋江湖网 联系方式   Email: news@wqjh.net  
Copyright @ 2013 围棋江湖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3004281号